在中國素有餐飲界LV
之稱的"俏江南"
上個月底(12月28日)也攻進台灣市場進駐信義區的ATT4 FUN啦
不過剛開始都還算試營運期間 正式開幕要等農曆年前了
聽說目前是採預約制度
所以週四就先打了通電話過去訂位 沒想到還蠻好訂的
周六的晚餐時間到了現場發現也沒有坐滿沒人等候
人潮並沒有想像中來的多
是以最具代表性的四川京劇臉譜做為餐廳的圖誌
一進門就覺得空間規劃很有時尚感
走的是高雅又簡約的現代風格
跳脫對一般中國餐廳傳統的印象
尤其又以這一整片的LED帷幕最為震撼
透過光影色彩變化呈現出山水動畫的感覺
可以看到廚房的窗口就在流水之中隱隱約約透視出來喔
抬頭看看天花板也非常有創意
利用手繪的花木鳥魚或人物畫來展現中國文化的特色
和西式的裝潢設計成為鮮明對比
看得出來"俏江南"在用餐環境方面的用心要求及大手筆
燈光也很打的很有氣氛
四個人以內都是被安排坐在這區的位置
多人座
Menu
目前試營運期間菜色還蠻少的
單點的部分只有這一張
價位算是偏高
這張是套餐的部分
第一次來吃也不知道該怎麼各點法
很多光看名字都是有看沒有懂
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直接來點搭配好的推薦套餐算了
我們點的是"精緻A餐"
俏江南特製筷子
連下面的茶壺和菜盤也全都是特製的臉譜餐具
有去過中國的人應該都知道當地餐廳的習慣就是一坐下來
服務生就會問你要來點甚麼茶 ??
而且熱茶都是要付費的
這邊熱茶的選擇有 鐵觀音/香片/高山烏龍/四季春/普洱
我們點了香片
今天招待的"桂花糯米藕"
我最愛吃蓮藕了
這道甜甜的好好吃
蓮藕洞裡都塞滿了糯米XD
冷菜 -手撕雞
乍看顏色以為會很辣 其實一點也不
就跟我們這邊的雞絲涼拌一樣 是用花生醬調拌的味道
冷菜-涼拌關東木耳
這道剛好相反 看不出來不過卻是今天最辣的一道
酸酸辣辣的 爽口又開胃
裡面還有放核桃
熱菜-江石滾肥牛
這是俏江南的"大菜"之一
我看每桌幾乎都會有一鍋
旁邊附的吐司可不是用來吃的 而是要用來吸油喔
看清楚這滿滿的一鍋也不是可以喝掉的湯汁
全都是辣油喔 (其實吃起來好像也沒甚麼辣味)
原本不太知道這"江石滾肥牛"取名的典故
後來聽服務生解說才知道
原來鍋裡放了一顆鵝卵石用來保持整鍋油溫的滾燙
所以肥牛一開始送來的時候還是呈現紅潤的嫩度
吃起來有點乾硬
像這樣放在土司上壓兩下吸過油後再入口 才不會過度油膩
蠻特別的吃法
熱菜-泡菜土豆泥
這是套餐裡唯一一道蔬食
這道是將切碎的泡菜丁加入土豆泥中攪和而成的
本來聽名子的時候還蠻期待的
因為兩者搭配一起食用的感覺有新奇到
不過老實說全部都是土豆泥的味道阿
熱食-宮保水晶蝦球
吃起來會有點脆度的口感
我不愛阿 我比較愛"正常的"大明蝦
而且這味道也沒甚麼特別耶 吃不出正宗川菜該有的椒麻嗆辣
主食-擔擔麵和雞絲涼麵
好像跟台灣的差不多
只是多加了辣油 吃起來比較油膩重口味一點
沒甚麼特別驚艷的感覺
這盅是湯品
官府濃汁魚脣
湯底是用南瓜熬成的
湯頭味道還不錯
忍不住問了一下服務生她居然也答不出來(間介)
還跑去問了其他人才很不好意思的替我們解惑
發現教育的好像不夠好喔
畢竟這樣知名大企業的餐廳感覺應該要更專業一點才是
含有豐富的膠質
不過有點少 我只撈到了兩小條而已^^"
可能是試營運期間吧
又招待了兩份甜品給我們
是" 醉豆腐"
跟台灣的甜酒釀其實有一曲同工之妙
只是裡面多加了豆腐
比較甜 酒味比較淡
吃起來普普而已
這樣整套吃下來對兩個人來說真的很多 胃快爆開了
飽是飽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來吃前期待抱太大了
結果吃完後有點失望
我覺得食材和調理手法並沒有高檔或精緻到值得這樣的價位
老實說三千多真的太貴
黃董說他短時間內應該是不會想再來了
不過還是期待等正式開幕後能有多一點令人驚艷的菜色出來好嗎
不然這次就真的會是初體驗也是最後一次了吧
標榜著原汁原味的傳統川菜似乎沒有滿足到我們的口味
可能沒有太厲害就會讓人有著重在吃氣氛多一點的感覺
好像還是比較愛吃KIKI老媽和紅豆食府的上海菜耶(笑)
這件版型穿起來超挺
還有最愛的澎澎毛毛領
是以前買的日牌
這件說不上來耶 有神奇的魔力剪裁
穿起來超級顯瘦的 身形整個被拉的好長
袖子的地方也是
穿起來有假兩件式洋裝的效果
然後背後是有做長拉鍊的 穿脫容易
整件彈性非常大 材質是很舒服柔軟的那種
質感一級棒喔
真牛皮的 所以一整個好穿好走
喜歡它上面的一些小設計
跟高也很剛好
對蕾絲條文洋裝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說唷
這件尺寸分很細 都差距一些些而已
我買了三種尺寸各一 都斷貨了只剩搶下的三件現貨
留言時請順便跟我說你的身高體重 我會盡量給建議的
快過年了 最近好多雜事要忙
過年前要去染新髮色喔
當然還是會努力找一些過年假期要穿的新衣服
希望來的及收到才能介紹給妳們